李震中 Li Zhenzhong
性别:男 出生:1916年 籍贯:天津
荣誉:1934年第十届远东运动会亚军,1935年旧中国第六届全运会亚军,1948年旧中国第七届全运会冠军
履历:1933年加入蓝白队、良华队;1938年加入华联队;1946年起任上海交通大学体育讲师;1948年入选国家队;解放后担任上海队、上海大学生队、华东军区后勤篮球队、华东军区篮球队教练等;1954年调入华东体育学院任球类教研室主任等职;1977年担任上海师范大学体育系主任
1922年,李震中开始接触篮球运动。1933年,他受唐宝堃邀请加入蓝白队,同年秋天加入良华队,担任主力中锋,是“良华五虎”之一。
1934年初,李震中随良华队获得天津万国篮球赛冠军。5月,代表中国队参加在菲律宾举行的第十届远东运动会,获亚军。9月,进入南京国立体育专科学校学习。
1935年,李震中代表南京参加旧中国第六届全运会,获得亚军。
1936年1月,代表大学队到东南亚一带进行历时4个月的访问比赛,全部比赛仅负2场。李震中有篮下空中托球入筐的精彩表演,被冠以“托塔李天王”称号。1938年,加入刚成立的华联队。同年,受香港中国红十字会邀请担任中华篮球队队长,率队到东南亚义赛为抗日伤兵和难民募捐,取得26胜1负的战绩。
1947年10月,被《中央日报》选入上海男篮十杰。1948年,作为上海市篮球队队长,参加旧中国第七届全运会获得冠军。同年8月,代表中国队参加在英国伦敦举行的第十四届奥运会。
新中国成立后,李震中先后担任过上海队、上海大学生队、华东军区后勤篮球队、华东军区篮球队教练。1954年,调入华东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前身)任球类教研室主任,从此开启长达30多年的体育教育生涯。
1956年,李震中在上海体育学院被评为副教授,1977年担任上海师范大学体育系主任,1979年被聘为上海师范学院体育系硕士研究生导师,1980年在上海师范大学晋升为教授兼体育系主任,是中国最早获得“篮球专业教授”高级学衔的学者。
1957年至1959年,李震中被教育部指定协助苏联篮球专家拉古纳维丘斯在上海体育学院开办篮球研究生班,培养中国第一批25名研究生。
1961年,李震中主持编写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体育院校通用的篮球教材。到1990年,他一直担任体育院校和师范院校篮球教材编写的主持人、主审或顾问,先后五次主编全国体育院系《篮球》教材,参与编写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卷《篮球运动》条目,参与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等。
1993年,李震中正式退休。2003年,李震中将毕生的照片资料捐献给上海师范大学档案馆。2011年6月起,他先后捐献15万元,建立“上海师范大学李震中体育教育基金”,奖励在学习、教学和科研等方面成绩优秀的体育专业师范生。
2017年2月24日,李震中因病逝世,享年101岁。
吴成章 Wu Chengzhang
性别:男 出生:1924年 籍贯:浙江慈溪
吴成章,浙江慈溪人,生于1924年,身高1.76米。1948年参加奥运会篮球比赛的中国球员之一,参与创造了奥运篮球史上最大分差纪录(125比25胜伊拉克),是中国篮球事业的先行者。
吴成章在20世纪40年代作为球员活跃在上海篮坛,曾经在上海华联队和回力队打球。他投篮精准,运球稳,抢篮板也是一把好手,新中国成立之前,曾多次入选当时的国家队。
1942年,吴成章进入上海华联篮球队。1946年第一届上海市篮球联赛,吴成章作为华联队主力赢得冠军。1947年、1948年和1949年的上海市篮球联赛中,吴成章都获得了冠军。
1948年是吴成章生命中最重要的节点之一。这一年,他代表上海队赢得了旧中国第7届全运会的冠军。更重要的是,这一年是奥运年。第14届奥运会即将在伦敦举办,中国也派出了篮球队参赛,吴成章入选其中。在这届赛事上,球队虽未能小组出线,但一共参加了8场比赛赢下了其中5场。吴成章场均得到11.9分,是队内第二得分手。在一场对阵伊拉克男篮的比赛中,他们以125比25的比分取胜,吴成章得到30分。值得一提的是,100分的分差是奥运会历史最大分差,这一纪录保持至今。
新中国成立后,吴成章投入到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建设之中,发挥自己的所长,为新中国体育事业做出了贡献。
1949年,北京市人民政府举办了第一届北京市体育运动大会。会后,团中央邀请上海华联队前来访问比赛,吴成章代表华联队参赛,取得了3战2胜的成绩。随后,该队又在天津市第一届体育运动大会期间受邀前去访问,取得了7战全胜的佳绩。1950年,吴成章还曾代表上海市篮球队迎战来访的苏联国家队。
1951年,吴成章入伍,先后担任华东军区篮球队教练、南京军区篮球队教练等,后调至八一队。1982年,吴成章担任南京军区体工队总教练,同年,南京部队男篮获得全国篮球甲级队联赛亚军。
执教生涯中,吴成章向国家队输送过吴忻水、马跃南等著名球员。值得一提的是,吴忻水是吴成章之子、八一队著名后卫,曾入选国家队,并在1999年获得“新中国篮球运动杰出贡献奖”。
吴成章在执教期间也潜心钻研篮球理论,曾撰写《临场技术统计法》《篮球中锋训练法》等文章。
1984年,吴成章退休之后,回到上海组织起一支名为“古花”的篮球队,该队球员均为“古稀”和“花甲”老人,其足迹遍及各大洲的多个国家。
1999年,吴成章荣膺“新中国篮球运动荣誉奖”。
黄 烈 Huang Lie
性别:男 出生:1915年 籍贯:广东龙川
原名黄清筌,广东省龙川县人,生于1915年8月。曾任八路军第120师体育培训队队长,是八路军第120师战斗篮球队主力队员,新中国成立后担任“八一”体工队第一任大队长,是军队篮球的先行者。
黄烈上世纪30年代毕业于广东省体育专科学校,1938年9月底,进入抗日军政大学,担任七分校体育训练队队长,12月调往延安抗大总校。入学不久,被选为学员队的体育委员和篮球队长。
1939年1月,抗大副校长罗瑞卿率篮球、排球队和文工团向贺龙率领的八路军第120师拜年,并参加比赛演出。黄烈因球艺出众、作风顽强,被贺龙留下调入八路军第120师工作,担任政治宣传部文体干事,组织训练比赛,是八路军第120师战斗队唯一专业体育工作者。1940年,黄烈担任“五卅”运动大会总裁判。
1942年1月,黄烈被任命为八路军第120师体训队队长,负责体育骨干训练队工作。该队是我军最早的体育骨干训练队。与此同时,黄烈还担负教学和编写教材的任务。
1950年,调任华南军区司令部办公室副主任,1952年任华南军区体育代表队领队,参加1952年解放军八一体育运动大会。
1952年10月,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体工大队首任队长,自此开始致力于八一队建设。
八一队在其带领下,进步迅速,成绩斐然,黄烈先后荣立一次一等功、两次二等功、一次三等功。
黄烈求贤若渴,爱惜人才,知人善任,为军队和国家发现并培养了许多优秀运动员和体育工作者。其中,张子沛由其推荐到国家男篮担任教练,杨伯镛由其推荐到广州军区担任男篮教练。
1978年,黄烈任国家田径队领队,参加第八届亚运会。1979年,黄烈恢复八一体工大队长职务,并被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同时担任足球、篮球、排球协会副主席,老年体育协会委员、全国文联委员等职务。
1985年,黄烈被授予“新中国体育开拓者”勋章。
1987年,黄烈与世长辞,享年7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