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0日,首届中塞青少年篮球交流对抗赛在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圆满落幕。本次赛事由中国篮球协会与塞尔维亚篮协、塞尔维亚篮球教练员协会共同推动,旨在增进两国在青少年篮球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搭建起覆盖优秀年轻球员、教练员和裁判员的学习交流平台。
本届对抗赛,中方派出四支球队参赛,分别为国家U16男篮,以及第一届全国青少年三大球运动会前三名广东U18男篮、山东U18男篮和上海U18男篮。同时还有3名观摩教练和4名随队裁判员随行,共计83人出访。塞方则派出贝尔格莱德游击队、红星队、伏伊伏丁那和维祖拉四支本土劲旅的U18梯队。双方共进行了16场正式对抗赛。
青春较量 受益匪浅
对于球员们而言,出国比赛既是考验也是成长的契机。亲身来到贝尔格莱德,球员们被这座有着浓厚篮球氛围的城市所感染。除了对抗赛外,中方球队还与当地7支青少年俱乐部进行了7场友谊赛。连续的较量让青少年球员们直观体会到欧洲篮球风格的差异与冲击。
国家U16男篮队员赵博新感触最深的是对抗水平的提升:“最大的收获是提升了我在对抗中打进球的能力,这里球员的力量很好,在这种环境下打进球要比在国内难得多。”广东U18男篮球员蓝逸朗和米绍杰则对空间感有了新的理解:“篮球不仅是个人能力的展现,更是五个人思维同步的艺术。”山东U18男篮队员姚柯宇从技战术层面分享了心得:“对于进攻人的防守压迫、阅读防守的传球方式以及判断对方的传球路线,这些都是我学到的东西。”上海U18男篮球员孙梓淇说道:“感谢中国篮协的精心组织,让我们这些年轻球员有机会走出国门,和高水平球队过招,同时也感谢塞尔维亚篮协和教练员协会的热情接待,让我们切身感受到篮球的魅力和交流的意义。”
执教交流 互通观念
本次赛事不仅是球员间的比拼较量,更是一场多维度的学习交流。中塞双方教练员在赛场内外交流了执教理念,中方教练员还前往红星俱乐部观摩训练,并就青训方法展开研讨会,实现“以赛促学、以学促用”的目标。
国家U16男篮教练王建军表示:“感谢中国篮协和塞尔维亚方面的协同组织,为青年球员和教练提供了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塞尔维亚青训最大的优势是有一套系统的培养大纲,不同年龄阶段都有清晰的培养计划。”上海U18男篮主教练王勇指出,塞尔维亚长期而密集的青少年联赛安排值得借鉴。山东U18男篮教练员王刚表示,通过对抗赛感受到,中国篮球在防守和进攻体系上正在与世界发展趋势接轨。广东U18男篮主教练原园分享到,“走出去”的国际交流对球员的成长非常重要,能帮助他们认清差距,锻炼心理和适应能力。
随团的观摩教练通过场边观摩和参与研讨会也收获良多。观摩教练李斌敏锐观察到,塞尔维亚不同位置的模糊化与中国篮球有着很大不同:“中锋可以运球,后卫可以切入内线背身单打,每个球员在场上可以做更多的事情。”观摩教练孙新亮则对塞尔维亚球队技术训练的实用性印象深刻:“每个技术动作都围绕比赛场景设计,教练团队会根据每个队员的特点制定专属发展计划。”
联合执裁 共同提升
中方的4名随行裁判员通过与塞尔维亚同行联合执裁和专题研讨,进一步提升了执裁能力。裁判员叶圳表示:“感谢中国篮协与塞尔维亚方面提供的宝贵机会,这次执裁经历帮助我打开了眼界,认识到国际化标准与本土执裁习惯之间的差异。”裁判员赵云琨体会到了沟通能力的重要性:“在比赛过程中与塞方裁判、教练以及球员的有效沟通,能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不同的比赛环境。”裁判员胡佳炬则指出:“执裁此类高水平对抗赛能够强化在高速攻防转换、高强度身体对抗、多战术配合的观察和决策能力,对接触的分析能力能够给予很大帮助。”
铭记历史 砥砺前行
深化合作 共话未来
赛事期间,中方团队前去拜访了塞尔维亚篮协和塞尔维亚篮球教练员协会,与塞尔维亚篮协副主席Nenad Krstic和教练员协会秘书长Strahinja Vasiljevic就未来办赛模式、竞赛规模、各级国家队交流、教练员交流和三人篮球合作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为后续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塞青少年篮球交流对抗赛是落实两国深化体育合作共识及“三大球”谅解备忘录的重要项目,也是推动中塞“三大球”人才合作的试点性工程。本次赛事不仅锻炼了运动员,同时也提升了教练员与裁判员的业务水平。未来,中国篮球协会将持续完善这一机制,拓展合作领域,推动形成长效交流模式,努力培养更多高水平篮球人才,扎实推进中国篮球高质量发展,为“三大球”振兴不断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