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判罚解析|第3期:防守不控制球的队员、违体犯规、拉人犯规、垂直原则、延误比赛、骗取犯规
最新动态
判罚解析|第3期:防守不控制球的队员、违体犯规、拉人犯规、垂直原则、延误比赛、骗取犯规
2025-08-272


栏目介绍



为进一步提升中国篮球执裁工作,营造风清气正的竞赛氛围,中国篮球协会新媒体平台推出《判罚解析》栏目,旨在提升裁判工作透明化、专业化与规范化,营造公平竞赛环境。栏目对标国际篮联(FIBA)执裁标准,由中国篮协裁委会挑选各级联赛的典型判罚案例,通过还原比赛背景、多角度视频回放、明确执裁结论及详细规则依据,帮助广大爱好者更好地了解规则细节和判罚逻辑,也为从业者提供实用的学习平台。欢迎广大球迷、媒体和从业者关注并参与交流,助力中国篮球裁判工作的进步与发展!

本期介绍



本期栏目结合实际比赛案例,为大家介绍防守不控制球的队员、违反体育运动精神的犯规、拉人犯规、垂直原则、延误比赛以及骗取犯规在《篮球规则》中的定义及应用。在本期的同一则案例中,出现了先后发生的一起漏判和一起错判。

案例1

石家庄翔蓝 vs 长沙勇胜 - 防守不控制球的队员 


白队在前场场地中央进行传球期间,红队6号对无球队员白队2号严密防守并持续发生接触,中央裁判宣判红队6号阻挡犯规。

结论

这是裁判员正确的决定。红队6号距离无球队员白队2号始终少于正常的一步,并且在此期间始终与白队2号保持接触,虽在起初未构成犯规,但在随后持续发生非法接触的过程中限制了白队2号的移动自由,在该非法接触致使白队2号无法做出其下一步动作(摆脱防守、接传球等)时,中央裁判正确地宣判了红队6号阻挡犯规。

《篮球规则》33.5 防守不控制球的队员:

不控制球的队员有权在比赛场地上自由地移动,并占据任何未被另一队员已经占据的位置。
当防守不控制球的队员时,时间和距离的因素应适用。
防守队员不能太靠近和/或太快地在移动的对方队员的路径中占据一个位置,以至于后者没有足够的时间或距离去停步或改变其方向。
此距离与对方队员的速度成正比,但不得少于正常的一步。
如果一名防守队员在占据最初的合法防守位置中不顾及时间和距离的因素,并与对方队员发生接触,则该队员对此接触负责。

33.9 阻挡
阻挡是阻碍有球或无球的对方队员行进的非法身体接触。
如果队员不顾球,面对着对方队员并随着对方队员的移动而移动其位置,除非包含其他因素,该队员对所发生的任何接触负主要责任。

案例2

香港金牛 vs 盐南苏科雄狮 - 违反体育运动精神的犯规


蓝队25号在三分线外接传球,白队8号在蓝队25号跳起尝试投篮期间迎上防守,并与即将落地的蓝队25号发生接触,裁判员宣判白队8号违反体育运动精神的犯规。

结论

这是裁判员正确的决定。白队8号在迎上防守已经跳起的投篮队员蓝队25号期间并未尝试跳起封盖,而是直接跑向靠近蓝队25号的落地点处并延伸其右脚先后非法接触了蓝队25号的右脚和左脚,此动作不在规则的精神和意图范畴内,也不是合理的篮球动作,并致使蓝队25号在落地时失去平衡并摔倒在地。裁判员正确地宣判了白队8号违反体育运动精神的犯规。

《篮球规则》 37.1.1 违反体育运动精神的犯规是一起队员身体接触的犯规,即:

? 与对方队员发生了身体接触,造成该接触的动作不在规则的精神和意图范畴内,且不是合理的篮球动作。(C1)

案例3

合肥狂风峻茂 vs 湖北文旅 – 拉人犯规、垂直原则


红队3号在限制区内接传球后直接跳起尝试近距离投篮,跳起的白队6号与红队3号发生接触,前导裁判宣判白队6号侵人犯规。

结论

这是裁判员错误的决定。首先,在位于外线的红队11号队员传球时,位于限制区内的红队15号队员抱住了白队29号,此时,裁判员应宣判红队15号侵人犯规,这是一起漏判。然后,红队3号在限制区内接传球后直接跳起尝试近距离投篮时,垂直跳起的白队6号始终在圆柱体内且在其圆柱体内向上伸展着左手臂,与红队3号在空中发生接触的位置位于其躯干处,这是合法的防守,裁判员不应作出宣判,这是一起错判。

《篮球规则》 33.14 拉人

拉人是干扰对方队员移动自由而与其发生的非法身体接触。
这种接触(拉人)可能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

33.2 垂直原则
在比赛中,每名队员都有权占据未被对方队员已经占据的任何场上位置(圆柱体)。 
这个原则保护队员所占据的地面空间和当该队员在此空间内垂直跳起时的上方空间。 
当防守队员垂直地离开地面(在圆柱体内)或在其自己的圆柱体内向上伸展双手和双臂时,不能宣判该队员犯规。

案例4

石家庄翔蓝 vs 盐南苏科雄狮 – 延误比赛


第1节比赛计时钟显示7:28时,红队10号中篮得分,红队3号在球穿过球篮之后故意地触及球,然后将球放下,中央裁判停止比赛,并给予了红队3号警告且将该警告通知了其主教练。

决胜期比赛计时钟显示3:27时,前场抢断球成功的红队3号中篮得分,在球穿过球篮之后再次故意地触及球并将球控制在手,前导裁判停止比赛并宣判红队3号技术犯规。

结论

这是裁判员正确的决定。第1节中,红队3号在球穿过球篮之后故意地触及球,阻碍了对方队及时地掷球入界,中央裁判正确地对其给予了警告并将该警告通知了其主教练。决胜期中,红队3号再次在球穿过球篮之后故意地触及球并将球控制在手,此举再次阻碍了对方队及时地掷球入界,由于这是红队队员在警告后又重复出现同样的规则违犯,前导裁判正确地宣判了红队3号一起技术犯规。

《篮球规则》 36.2.1 技术犯规是队员发生没有身体接触的行为性质的犯规,包括但不限于:

?  在球穿过球篮之后故意地触及球,阻碍及时地掷球入界或罚球,或者在比赛开始或下半时开始时迟到进入比赛场地以延误比赛。

36.1.4 裁判员可以通过警告甚至宽容那些明显是无意的并不直接影响比赛的、轻微的规则违犯来避免技术犯规的发生,除非在警告后又重复出现同样的规则违犯。





案例5

盐南苏科雄狮 vs 香港金牛 – 骗取犯规


白队25号持球突破,他在限制区内结束运球并在靠近紫队10号时准备转身投篮,紫队10号倒地,裁判员宣判技术犯规。

结论

这是裁判员正确的决定。持球突破的白队25号在结束运球后,准备转身投篮时,并没有与紫队10号发生接触,紫队10号在此情况下倒地,并且其起跳点和落地点相互间距离很近,双手也做好了倒地准备,这一没有发生身体接触的骗取犯规是过分的骗取犯规,前导裁判正确地直接宣判了紫队10号一起技术犯规。

《篮球规则》 33.16 骗取犯规

一名队员以任何方式假装被犯规,或采取戏剧性的夸张动作来制造被犯规的假象并从中获利,是骗取犯规。
《篮球规则解释》 36-12 陈述 当一名队员骗取犯规时,裁判员应执行下述流程。
? 当出现没有发生身体接触的过分的骗取犯规时,裁判员不必警告便可以立即宣判一起技术犯规。

《国际篮联裁判员手册个人执裁技术》 2.13 骗取犯规
骗取犯规的一些特征:
? 骗取犯规者抢先找接触(该队员需要靠一次接触来制造骗取犯规)
? 在并没有发生头部接触时头部向后移动(头部骗取犯规)
? 做出戏剧性的、夸张的动作
? 起跳点和落地点相互间距离很近
? 倒地时高高抬起脚,双手做好了倒地准备

欢迎交流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